wason's blog https://wsmwason.com/blog wason 個人部落格 <![CDATA[電視櫃改造無明線設備櫃]]>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605 Sat, 02 Mar 2024 00:00:00 CST 先上最終結果圖

電視櫃改造無明線設備櫃

電視櫃通常放些什麼?

在早期電視都在看有線電視(第四台)為主的年代,大家的客廳電視下方電視櫃,總是會擺放各種設備如選台器、DVD 播放機、遊戲機、音響主機、擴大機等等…,除了每台設備都得要能被紅外線遙控(IR)之外,還得注意散熱避免設備熱當機,所以常常會看到各種電視櫃中間幾個格子開放式的設計。

早期的開放電視櫃

當這些設備都放入之後,電源線、信號線再怎麼整理都還是略嫌雜亂,而且開放式設計就會讓這些設備吃灰塵,有些會設計半透明的玻璃作為遮擋用,不過都關上之後對於散熱還是有一些影響。而我就是走眼不見為淨的路線,因此後來對於能藏的的設備我一律都把它們藏到看不到的地方像是電視正後方,如果有需要紅外線遙控時,再透過紅外線延伸器作為轉發訊號用,其餘無法藏的設備也只能放在一旁吃灰塵…。

直到終於有機會自己規劃客廳電視牆、電視櫃之後,選台器、DVD 播放機等設備早已不再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更方便的無線設備,能夠在這個時空背景下規劃電視櫃,算是替我這種不想看到雜亂線路的人幫了很大的忙…XD

全新規劃電視櫃安排

由於不想看到各種線路是最優先項目,因此規劃電視櫃時電視牆就直接可以與電視櫃連通,所有需要與電視連接的地方,都可以從後面走線來隱藏。

機櫃電視櫃安排

除此之外要放設備的地方也全部加上門板,但是保留下方開孔、以及蓋上後不要完全閉合保留散熱空間。

有散熱空間的電視櫃

再來是設備應該不會只用到一個櫃子,所以這些櫃子之間也要保留開孔來作為線路連通用。

櫃子之間的連通

清點進駐設備

接下來要放入各種設備,這些設備有些是陸續加上的,以目前撰文的時間點來看,設備會有:

  • UPS 不斷電系統
  • 中華電信數據機
  • 主要 Router (MikroTik hAP AC2)
  • 5 Port SwitchHub
  • NAS (DS218+) + 外接硬碟
  • DeskMini Windows 小電腦
  • Mac mini M2
  • GMKtec G3 Ubuntu 小電腦
  • Nintendo Switch 遊戲機
  • CC2652P ZigBee Gateway
  • 電話機

加一加其實還蠻多的,如果再加上散熱風扇、變壓器、延長線排插、還有一堆網路線,所以好好規劃這些設備的空間就變得非常重要。

設備空間準備

其實三格的空間也不是很充裕,所以要準備可以分隔成上下兩層增加空間的隔板,選用迷你的波浪架維持空氣流通散熱性,並墊高第一層的底板也是為了散熱。

波浪架分隔

接下來就在後方埋入線槽,雖然不太可能完美的把所有線都塞到線槽內,但有個線槽在還是能讓走線稍微整齊一些。

線槽

接下來就是電源的部份,因為 APC RS 1000G 體積蠻大的,預想是把所有設備的電源都經過 UPS 供電,所以放入 UPS 後就順便把後續延長線排插都從 UPS 分接出來,反正多半是一些弱電設備功率不會太高,這樣這一系列的設備都不用擔心短時間的跳電或停電。

APC UPS

最後散熱的部份直接透過預留的散熱孔,加上一進一出的風扇達到對流的效果,雖然不敢保證能有最好的對流效果,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反正真的太熱就開空調了…XD

圖片

輔助設備準備

為了能隨時監測這些櫃子內的溫度,也要裝上溫濕度監測的設備,避免風扇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溫度異常能發現,這要配合 Home Assistant 檢測紀錄,之後有空再另外分享。

溫濕度感應

為了讓機櫃裡面清楚且容易作業,當然必須加上燈光效果 XD;所以在門板上都安裝了門窗感應器,在機櫃只要打開的情況下,LED 燈就會自動點亮,以便確認內部設備狀態、走線方式等等,一樣得配合 Home Assistant 設備自動化。

打光 LED

因為設備眾多,我希望每一個設備都能精確的測量功耗,因此除了之前 全戶電力監測 之外,也會獨立把這些設備都加上單獨的電量檢測,可以知道每一台設備的實際功耗。

獨立電量監測

不同的主機

目前主機設備分別是一台 Windows(DeskMini i5-9500)、一台 Mac OS(Mac mini M2)、一台 Ubuntu(GMKtec G3),分別有不同的用途與場景,盡可能都選用體積小的設備,可以不用殼來提昇散熱效果的話就拔掉,反正蓋起來也都看不到。

主要設備

NAS 備份用

群暉的 NAS 主要用來備份用,既然是重要資料的備份,就中二的貼個「機密」貼紙…XD;外接硬碟就是要讀取一些其他冷儲存硬碟的時候方便抽換,都透過 NAS 來存取。

NAS

網路線規劃

其實一開始只用 Router 上的 5 Port,後來設備越來越多,只好又加一台 SwitchHub 作為擴充,線實在太多,就要把線頭的地方都要加上標籤方便辨識,然後也都自己做剛好的長短避免線路太亂。

線材標示

往電視的線

雖然電視後面跟機櫃是相通的,但電視內的 Google TV 就已經能播放各種來源,大概就只剩下遊戲機還是要接實體 HDMI 線路,目前也只有 Nintendo Switch,這個通道線路反而沒有想像中的多。

Nintendo Switch

電視 Sound Bar

音響的部份沒有太講究,只用了 2.1 的 MusicCast BAR 400,SoundBar 本體的部份直接跟電視合體,一樣不會有明線跑出來。

SoundBar

CC2652P Zigbee Gateway

最後這台 Zigbee 設備扮演了全室 IoT 設備的 Gateway,星形網路拓撲的特性,讓信號可以低功耗無死角,這台 Gateway 可以輕鬆連接上百個 Zigbee 設備,小小一台功能強大,直接反貼在上方。

Zigbee

目前的完工照

雖然還是有可能異動設備,不過目前應該可以符合大多數的情境,希望可以讓設備都順利的運作不要故障。

全部設備

關起來真是乾淨

這樣的規劃或許不是最好,應該也還有更完美的方案,不過如果有什麼建議或方案,也歡迎一起討論。

]]>
<![CDATA[Emporia Vue Energy Monitor 全戶電源電流用電量監測器]]>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604 Tue, 01 Feb 2022 00:00:00 CST Emporia Vue Energy Monitor

謎之吃電怪獸

一直以來在家用電量、電費帳單居高不下,雖然是有很多設備在運作、也有常規的冷氣或除濕機等設備,但在夏季電費的時候常常在萬元上下,大概就是用電度數在 2005~3000 這個範圍值。

不過明明就已經是各種家電用品都選一級能耗的省電機種了,卻還是無法壓低電費,所以之前嘗試了許多不同的推算用電量方式,想找出實際耗電的元兇在哪裡:

  • 直接看裝置、電器的消耗瓦數與使用時數直接推算
  • 透過 UPS 的負載監測推算各種設備的用量
  • 使用一些 Smart Plug 設備針對插座負載計算

因為配電盤與線路都是新的,也可以排除線路老舊造成的耗電。透過上述的方式進行監測或推算,除了費時費力之外,監測也不夠全面,因此才想說從配電箱的總電源直接下手來看看到底電都耗去哪裡了??

一開始本來想自行購買 CT 的方式監測,主要是不想去動現有的線路,不過如此要達到持續監測可能還有很多要處理的,例如讀數據、轉數據、轉送數據、整理等等...,雖然麻煩但好像沒有什麼其他比較適合的方案了。但是!後來發現了一個產品 Emporia Vue Energy Monitor,真是完完全全符合我想要的需求!所以即使這個沒代理、沒中文的產品也沒關係,還是 Amazon 按一按就寄到家了...XD

購買 Vue Energy Monitor

因為家裡的配電箱斷路器也很多個,因此買的是「Gen 2 Emporia Vue with 16 Sensors」的版本,官網售價是 USD $149.99,從 Amazon 買還不到 7 天就寄到台灣了,發貨的地方還是美國 LEXINGTON KY,ECMS 這個速度真是有夠快...

開箱

圖片

開箱後盒子裡面裝的東西基本上跟官方照片沒有差太多,不過沒有提供任何紙本的說明書(這樣很好),直接掃描 QR Code 就會引導安裝官方的 Emporia Energy APP,安裝好 APP 之後先註冊後就會有引導確認要安裝的設備是哪一個。雖然 APP 上面的引導步驟很清楚,而且會詢問手上購買的產品情境引導到不同的說明章節,不過其實 官方的 PDF 安裝手冊 也是一樣的內容,如果想先直接看整份 PDF 也可以直接用電腦開啟。

安裝與注意事項

圖片

由於此監測器不會動到現有配電箱的線路,不過還是建議至少要有一點基礎相關知識,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才好。會需要動到線路的部份僅有主機的電源,如果有 Y 型端子會方便一些,以我只接一組 VUE 的情況也只需要火線與中性線兩個接點。

實際上用到的工具大概只要一隻螺絲起子,照著說明書的順序,先掛上總電源的線路,要注意的是 K → L 的方向必須正確,活電作業千萬要小心!這邊是要勾在斷路器的前面,千萬不要碰到任何一條線的導體部份!

掛好總電源的線之後,就是針對各個迴路勾上 CT,剩餘的都是 20A 的可以直接用在任何一個 20A 以內的迴路,如果同一個斷路器後面有兩條線的情況時,通常是台灣 220V 冷氣用的獨立迴路,此時只需要勾上一個即可,一樣要注意掛上去的方向要正確。

在掛上 CT 的時候可以在線尾 3.5mm 接頭前面做個標記,不然全部掛好之後可能整個線路會有點亂,這時可以看要不要整線一下,再陸續把每個 CT 接到主機上。

主機的部份有一個 WiFi 天線可以在主機在電箱內的情況下,把天線延伸到電箱外幫助收訊,不過我的 WiFi 在電箱內也收到的,電箱也沒有現成的孔可以把它拉出來,所以就沒有特別處理僅接上天線後盡量放在靠蓋子的地方。

自此所有的硬體設備就都算完工了,即可直接對主機送電,這時會需要手機完成後續的設定,支援的 Wi-Fi 信號僅支援 2.4G,因此手機端先連到 2.4G 的 Access Point 可以加快設定的速度。

讀取即時數據

圖片

主機送電之後,手機會偵測到設備,連上之後便會初步判斷感測的信號有沒有正常,如果沒有異常的話就會看到 Circle 1 ~ 16 的每個迴路使用量啦!在 Manage Devices 的地方可以針對這些迴路重新命名並加上設備的類型,比較可惜的地方是設備名稱無法使用中文儲存之後會亂碼,剩下就是設備類型有大約十幾個內建類型如 Air Conditioner/Freezer/Kitchen/Pump 等等可以選擇、無法自行新增,主要是會對應之後列表看到此迴路的圖示。

數據非常的即時,每秒更新一次,除了可以看到單獨迴路上的用電量之外,也可以看到總體的使用量。數據上除了可以監控每秒之外,也可以看每分鐘、每小時、每天、每週、每月、每年。這樣的細緻程度在各種應用或是統計上都可快速的取得數據,真的很不錯,也符合了這個產品要提供的主要功能。

整體來說 APP 的開啟速度還算快,資料應該是直接連線到 Emporia 的伺服器,之後才從 APP 端連線到伺服器去讀取的,因此並非區網內就可以直接讀取資料監控。不過在顯示用電量單位時,APP 上有一個很有趣的單位選項,除了一般的耗電瓦數之外,還能選擇轉換為金額(必須要再填入電費計價方式)或是直接轉換為碳排放量、相較於砍掉多少顆樹這種單位,或許會讓人更想真正的節約用電...

接入 Home Assistant

圖片

有了全戶的用電資訊之後,前面提到 Emporia 是把數據回送到他們的伺服器,如果想要取用這些數據來做其他應用,就必須把它自己取出來,官方的 APP 有提供導出 CSV 的功能,不過畢竟必須自己手動去按,我當然選擇可以自動處理的方法。

因為有使用 Home Assistant,因此直接選用 emporia_vue Home Assistant Integration 來整合至 HA,透過 HACS 安裝之後,必須設定登入 Emporia APP 的帳號密碼,由這個套件再從 Emporia API 讀取出來塞入 HA,有前人幫忙搞定這段真是方便太多了...

有了 HA 後續要做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接入 HA 之後除了可以整合到自己的 dashboard 之外,更能直接針對特定迴路產生不同耗電量時觸發不同的事件。後續要透過這些迴路用電量分析時,也多了更多可以同時參考的基準。例如人到底在不在家、耗電的時段是什麼時候、甚至跟溫度濕度變化產生的關係,或許濕度高除濕機會動作、溫度高冷氣會開始運轉等等...

謎底揭曉

圖片

觀察了幾週之後,終於了解到全戶的用電大概都在哪些地方。

  • 電燈
  • 電腦、網路設備
  • 洗脫烘衣機
  • 除濕機

美中不足的地方

整體來說使用之後可以掌握全戶的精確用電量,不過由於是從迴路的地方下手,某些共用迴路的插座、開關在統計的時候就會被歸類在一起,如果想要再細分的話,這一組設備應該無法達成,可能要再配合單獨的 Smart Plug 來拆分才能更精確,不過至少這個設備已經達成了我想理解全戶用電的目的啦!

]]>
<![CDATA[反推 ACSite.NET 虛擬主機客服效率低落愛理不理]]>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603 Wed, 13 Feb 2019 00:00:00 CST 圖片

雖然不太想要又在自己的 blog 上面噴人, 但這間虛擬主機商處理事情的態度實在又「再次」讓我踩到地雷了...。 既然他們那麼不在意自己的客戶, 我想我在這裡把他們的事蹟紀錄一下他們也不會在意的。

因為同人誌中心提供同好上傳各種作品, 每到活動就會有大量的連線造成主機的負擔, 因此在 2013 年我尋覓了各種虛擬主機商, 找到一個 ACSite 的高流量虛擬主機。

當你是新客戶一開始各種問題他們的態度還算積極, 但是當你已經是個老客戶反正幫你服務也無法多拿錢時, 就看到他們的客服單開始各種拖延擺爛。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虛擬主機有哪些反推的地方吧。

完全沒有客服電話

雖然我購買的虛擬主機是在美西, 但實 ACSite 看起來是一間台灣的公司, 我也單純只是當圖床吐靜態圖使用, 但是在系統掛掉無法連線時, 完全沒有一個可以緊急聯絡的電話, 也沒有線上客服這種東西, 因此這時候你只能默默的打開它的客服系統填客服單...

客服單愛理不理

當你開始填客服單送出之後, 你完全不會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回覆你, 只能默默的等待。 不過它們的客服單分成三種

  1. 產品銷售或購買詢問
  2. 繳費、續約等帳務問題
  3. 技術相關支援服務

只要是牽涉到 1 跟 2 的回覆速度都還算可以, 問題是通常最有問題的就是需要 3 技術支援, 這就是一個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被支援的情況...

2013 年起至 2018,我一共發送了 28 筆客服單, 只把技術支援的比較扯的客服單抓出來。

  • #62663 2013-04-16 > 2013-04-20 (4天)
  • #65353 2013-08-19 > 2013-09-17 (28天)
  • #134325 2018-12-11 > 2019-02-13 (已過60天)

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就是 #134325 這筆客服單, 竟然可以一再拖延, 最後是根本你沒問進度就沒回覆, 就算是問了也不一定會理你, 不過就是個 SSL 到期續約而已嗎...

SSL 憑證失效未主動續約

因為要使用 SSL 的關係, 他們的 cPanel 需要獨立 IP 使用 COMODO 的憑證, 因此需要另外加購, 但是!每年 SSL 憑證到期了總是會直接整個過期。 看來也有 不少苦主 遇到一樣的問題。

您好:

很抱歉因為 COMODO 一直拒絕簽發新的憑證給您的 domain 我們正在洽詢他們的客服人員詢問是什麼原因

目前我們先用一個暫時、但是合法有效的憑證 讓您的 SSL 連線可以正常運作

我們會盡快與 COMODO 解決這個問題

之後發現他們使用的是 Let's Encrypt 的免費憑證, 既然可以做到使用免費憑證的機制, 為何一定要逼人使用 COMODO 的憑證...

接下來的 50 天, 完全沒有任何解釋 COMODO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直到今天 Let's Encrypt 憑證也完全到期了, 整個圖床就無法連線,客服依然無法做出任何處置。

方案升級未主動告知

我在 2013 年使用的高流量下載主機的方案 bw4, 也就是僅有檔案空間沒有資料庫的方案, 官方可能因為要提昇競爭力, 在某次調整了相同方案的硬碟空間與每月頻寬, 卻並未主動告知。

直到某次因為我的硬碟空間已經不足, 想要來變更方案時, 才赫然發現原來現在付相同的錢已經可以有更多的服務, 如果不是像我特別去看跟他們反應來變更方案, 我想應該有更多客戶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情。

結論

其實官方的 ACSite.NET 線上服務論壇 可以看到蠻多人都是在抱怨客服的回覆速度, 只能說虛擬主機這個東西就是很靠運氣, 我想 ACSite 應該也可能是遇到沒有(不想養)技術人員之類的問題, 畢竟這個東西擺著只要它沒出事就能持續收錢, 運氣好的話遇到給力的技術人員, 各種問題就會少很多。

然後...我又要來尋覓新的圖床了...(哭)

]]>
<![CDATA[Mabinogi 奇幻世界 13 週年]]>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602 Thu, 07 Jun 2018 00:00:00 CST Mabinogi 奇幻世界

沒想到很快的奇幻世界已經邁向第 13 週年了, 回想起這 13 年來也是充滿許多喜怒哀樂, 各種風風雨雨也一路這樣走過來了。

雖然不斷的遇到各種挑戰, 也很感謝所有支持奇幻世界的大批粉絲們, 在我們遇到各種不論遊戲、網站的風波之後, 仍然認同我們的理念與回報各類資訊。 雖然寫在這裡或許不會有多少人看到 XD, 有看到就算是緣份吧!

給管理員們的感謝

圖片

這麼多自願加入奇幻世界的管理員們, 有的從學生時期加入奇幻世界管理員行列, 一路到出社會、結婚、生子,都仍然是我們的管理員。

當然也有加入管理員沒多久就蒸發的 XD, 身為站長,其實有時候我對遊戲的了解其實不如大家, 到後期我甚至連遊戲都再也沒開過..., 很感謝大家能體諒,也持續幫忙整理各種資料。

或許我沒辦法給出實質的回報給各位管理員, 但我盡可能讓大家在整理資料上能夠更為簡化、便利, 一起為了奇幻世界資料完整而努力。

各式各樣的活動

說實在平常說代理是黑橘黑橘,除了它代理了 13 年不離不棄, 至少這個遊戲也帶給我們許多美好的回憶。我們也是要謝謝它,讓我們可以體驗到 Mabinogi。

這些年來奇幻世界也辦過不少各式各樣的活動, 包括了第二年開始的 Cosplay 大賽、週年慶繪圖比賽、影片製作比賽、音樂廳比賽、擷圖分享比賽等等,每次的活動都是新的挑戰與新的經驗與驚豔,常常很意外的收到出乎意料之外的作品。

此外我們出版的 奇幻雲集1 與 奇幻雲集2 更是集結了各方繪師,一同協力完成這兩本畫冊。

Mabinogi 奇幻世界 13 週年累計成就

  • wsm.idv.tw 域名時期預估 - 3.8 億次 PV
  • 亞達攻略網 2010/04 ~ 2013/06 - 3.6 億次 PV
  • 收回更換 fws 域名後 ~ 2018/07 - 2.4 億次 PV
  • 發了 468 次的站內公告
  • 累計了 8 萬名註冊會員
  • 前後收了超過 40 名協作管理員
  • 所有管理員操作更新各種資料累計 216080 次
  • 累計了 33575 筆藝廊作品
  • 累計了 6406 筆藝廊精華作品
  • 留言板留言累計 428532 筆
  • 閒聊版留言累計 314603 筆
  • 主題討論留言累計 38384 筆
  • 樂譜數量累計 15827 首
  • 累計 18908 次熱心玩家資料勘誤回報

在早之前沒有 Google Analytics, 只有一般比較不準確的記數器, 所以上面列出的 wsm.idv.tw 網域 PV 只是依照站內記數器的值估算。

這樣合計超過 10 億次 PV 奇幻世界,很榮幸也能陪伴著瑪奇一起成長,瑪奇(新瑪奇)能持續營運 13 年真的也算是很難得的事情了。雖然知道總有一天...對...總有一天...它會走向結束營運的命運。只要遊戲還在營運的一天,希望我與眾多管理員們也能繼續為大家服務。

]]>
<![CDATA[舊遊戲時代 & N64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600 Fri, 01 Jun 2018 00:00:00 CST 舊遊戲時代募資

舊遊戲時代募資

之前的 舊遊戲時代 募資專案,很榮幸有機會也參與了這次的募資活動,而且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募資,竟然就遇到了募資成功的案例!

發起這個專案的徐人強社長,在奇幻 2008 年左右也給了我許多幫助,當然毫不猶豫的贊助了這個專案,而在這個專案確定募資成功之後,他們也開始徵稿等一連串的準備工作。

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懷舊遊戲的介紹,對於我來說,N64 的任天堂明星大亂鬥是開啟我人生重要支線的遊戲,對我的影響非常深刻。所以我第一個想法就是投稿這個遊戲的介紹,分享給大家。

不過可能我文筆不好(?),或是編輯部對於 N64 已經認定為不是舊的次世代主機?對於我的 N64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投稿,遲遲不給是否會刊登的正面回應。

已經收到了六期舊遊戲時代,整體的滿意度雖然不到非常滿意,但還是有 70 分的水準,除了可以看到一些過去的回憶之外,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算是很值得了。只不過一些贈品剛好都沒有打到我的口味,甚至覺得有點鳥...XD

六期過去了看起來雜誌還會繼續辦下去,只是我應該覺得六期收藏就夠了。看來應該我的稿子也不會有刊登的一天,所以就把它貼到這裡來囉。

投稿 舊遊戲時代 N64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正文

相信《任天堂明星大亂鬥》已經是資深玩家一定都知道的遊戲,但此系列首部作品其實是 1999 年在 N64 上推出的,遊戲名副其實的登場角色皆為任天堂的著名遊戲角色,包括了:瑪利歐、大金剛、林克、皮卡丘、耀西、卡比等角色;這樣直接將不同遊戲、不同世界觀的角色混在一起對戰在當時的確是很大膽的嘗試,也讓此遊戲在推出就引起關注。

遊戲日版封面圖
遊戲日版封面圖

時間回到 1996 年,任天堂推出 N64 並同時將瑪利歐等多款遊戲 3D 化,看到瑪利歐、林克、卡比等角色都成了 3D 就好像這些人物活了起來,也讓我們跟遊戲的世界感覺又貼近了一步。沒想到後來的大亂鬥遊戲一口氣集結這些著名角色在一個遊戲,更是讓曾經碰過不論是 FC 的瑪莉歐、薩爾達傳說等遊戲的玩家都產生了興趣。

遊戲舞台戰鬥圖
遊戲舞台戰鬥圖

遊戲本身操作並不複雜,每個角色招式都凸顯了原作的特色,也因為遊戲平衡設定的非常好,不論選哪個角色都能靠著經驗與技巧獲勝。且 N64 可以擴充至四個控制器,能讓三五好友一起坐在電視機前拿著搖桿大亂鬥,這種聚在一起玩遊戲的氣氛是跟線上遊戲裝耳麥完全不同的。為了讓更多玩家一起對戰,筆者甚至在 2001 年舉辦了一場大亂鬥的格鬥比賽,同時也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這款遊戲。沒有網路功能的 N64 就只能把主機跟電視搬到比賽場地,然後把玩家都找來現場,才能真的開始對戰。

大亂鬥台灣比賽實況
大亂鬥台灣比賽實況

在任天堂後來的家用主機也都能看到大亂鬥的續作,除了加入更多本家知名角色之外,更創新的加入第三廠商《潛龍諜影》和《音速小子》等遊戲人物一起亂鬥。這樣的跨多間廠商角色參戰也是大亂鬥系列的突破。大亂鬥雖然也是格鬥遊戲的一種,但卻又不是單純的血量制,當好友們聚在一起玩這款遊戲時絕對不是仇恨的廝殺,而是充滿歡笑聲與驚呼聲,我想這就是任天堂明星們帶給玩家的歡笑吧!

【總結短評】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雖然也是格鬥遊戲的一種,但當好友們聚在一起玩這款遊戲時絕對不是仇恨的廝殺,而是充滿歡笑聲與驚呼聲的格鬥遊戲。因此後續任天堂在各個代表平台都可以看到它的續作,我想這就是任天堂明星們的魅力吧!

好文章

整理資料時看到的好文

]]>
<![CDATA[街口支付 JKOPAY 綁定台新@GoGo 使用心得]]>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9 Tue, 31 Oct 2017 00:00:00 CST 圖片

台灣的行動支付一直以來整合性都不是很高,普及性也沒有很好,直到 2017 年 Apple Pay 與 Android Pay / Samsung Pay 陸續在台開放使用,才可看出行動支付在台灣有更多的使用情境。

本來也一直想使用 Android Pay 來作為主要的行動支付方式,可惜的是剛開放時 Android Pay 只能綁定特定銀行的信用卡,加上若是手機有 ROOT 或裝 Xposed Framework 時還得特別繞過一些安全驗證,另外就是使用 Android Pay 要求必須將手機設定解鎖密碼或圖形(個人不喜歡每次打開都要解鎖)。基於上述個人的原因,遲遲沒有使用 Android Pay。

直到某天看見 CoCo都可 跟街口支付合作,透過街口支付可以現折 5 元,才仔細研究了一下街口支付可以使用的範圍,發現這真是目前相對方便的行動支付!

街口支付可使用範圍

  • 四大超商 7-11/全家/萊爾富/OK
  • 屈臣氏、頂好、美聯社、JASONS
  • 微風、CITYLINK、101、COCO都可、丹堤
  • 北部部份夜市的部份攤商

光是四大超商不限金額皆可使用這點,就已經讓 Apple/Android/Samsung Pay 無法相提並論,加上一些連鎖超市、CITYLINK 百貨等,的確是很方便,當然私心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商家都能支援這樣的方便的付款方式。

有些連鎖店就是不願接納電子支付...

有些連鎖店明明有很先進的 POS 機,卻遲遲不願意支援電子支付,這邊說的不是單指行動支付,包含信用卡或悠遊卡也算電子支付(票證),不願支援大家平常使用的支付方式就算了,有的還搞自己的電子票證,如要使用就得多帶一張卡片...

  • 麥當勞:只有自己的點點卡(據說2017年底開放信用卡
  • 摩斯漢堡:雖然是速食界最早的儲值卡,但就算是 MOS CARD 2.0 還是只走自己的路
  • 肯德基:只可使用現金
  • 漢堡王:只有自己的儲值卡

配合台新@GoGo信用卡

圖片

街口支付的可以綁定任意銀行的信用卡,而且綁定之後就跟一般信用卡消費相同,甚至還能被計算為數位通路刷卡。以 台新@GoGo信用卡 來說,只要綁定 Richart 數位帳戶 扣款,即可享有 一般消費1.5%現金回饋,數位通路消費3.5%現金回饋,若是加上部份店家支援的 街口幣5% 回饋,換句話說 100 元的消費能夠拿到 3.5% + 5% 共 8.5 元的折扣,已經相當於直接打 92 折!

台新@GoGo 信用卡的卡面是黑色的,有一隻 Richart 狗,所以一般簡稱「黑狗卡」,這張卡的特色是狗身上的領結處是 LED 的,只要靠近感應設備就會發出紅色的光芒,相當酷炫。

不帶現金出門的極簡組合

  1. 手機:街口支付並綁定 台新@GoGo 信用卡
  2. 實體卡:台新@GoGo 悠遊信用卡

只要有這樣的組合就能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街口支付完成付款,遇到無法使用街口的店家再看要用悠遊卡或是信用卡,以這樣的組合應該能應付交通、飲食、買點心、逛百貨的全部付款需求了。

使用街口支付的優點

  • 直接使用掃描 QR/Bar Code 的方式付款,不須將手機交給店員
  • 四大超商可用
  • APP 介面簡單輕量
  • 可直接綁定電子發票載具,掃條碼時可同時完成
  • 支援的店家 APP 裡面列得很清楚,不用擔心店家說不支援

街口支付的缺點

  • 不能使用 NFC 感應支付,不過這剛好跟它的優點衝突,或許弄成都支援的方式更好?
  • APP 點餐菜單無法搜尋
  • 須有網路(對我來說沒差就是了)
  • 規模較小的店家不能使用,與實際的街口能用還有努力空間

結論

當然真要說的話,只要帶一張悠遊信用卡應該超商、超市等較大型的連鎖店都可以使用,只是如果透過街口支付有額外的街口幣回饋,在店家兩種付款方式都支援的情況下,當然應該會優先選用街口支付囉!

參考資料

]]>
<![CDATA[女兒誕生 養成 ONLINE 創新角]]>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601 Fri, 06 Oct 2017 00:00:00 CST 女兒

在老大兩歲半快三歲的時刻, 女兒也來報到啦!

這次的生產過程比起第一胎真是有經驗多了, 而且不是在突如其來的情況下生產, 而是跟醫師約好了時間,準時帶她出來。

這個特別的日期 106 年 10/6,真是好記呢! 偉大的媽媽辛苦了 QAQ

依照慣例在新寶寶誕生之後不會有空來寫 Blog, 這篇文章仍然是女兒已經八個月大才有空回頭補的...Orz

]]>
<![CDATA[橡樹島的詛咒 The Curse Of Oak Island]]>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8 Fri, 19 May 2017 00:00:00 CST 橡樹島的詛咒 The Curse Of Oak Island

自從把傳統有線電視停掉改換中華電信 MOD 之後, 平時看到沒營養的節目,或是盡是報導網路抄來的新聞頻道就瞬間少了許多, 當時在選擇 MOD 方案的時候,就選擇了 豪華+精選 的組合, 為的就是希望能看到 Discovery Asia 與 Discovery Science 這些頻道的節目, 比起原來的有線電視 Discovery 播的內容完全就是不同等級的(畫質也是)。

一天意外的發現 History 頻道也有很多很棒的節目,其中一個就是 橡樹島的詛咒。 偶然間看到這個節目時一群人圍著一個井在探勘,還有一個很神秘的名字 10-X, 讓人忍不住好奇他們到底在幹麻…

關於橡樹島的詛咒

橡樹島

這是 2014 年開始的一個 History Channel 節目,引述官網的介紹:

In 1795, three teenage boys discovered a strange, man-made hole on Oak Island, a small, wooded island just off the coast of Nova Scotia, Canada. Rumours of treasure were rampant at the time, and so the legend of Oak Island was born starting a treasure hunt that has lasted more than 200 years. Now, brothers Rick and Marty Lagina will continue the legend in The Curse of Oak Island.

在 1795 年有三位年輕人,在橡樹島(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發現一個奇怪的人造坑,傳說這個洞下面埋藏著寶藏,這樣的傳說已經超過 200 年...。現在由 Rick Lagina 與 Marty Lagina 兄弟繼續在橡樹島上探索。

而為什麼在這個島上會有埋藏寶藏的傳說?有非常多的說法,是海盜藏匿掠奪的黃金?還是莎士比亞失落的手稿?或者是一艘刻意弄沉的維京船? 一直以來都有人前仆後繼的前往島上尋寶,包括 1961 年 Fred Nolan、以及 1965 年來的 Dan Blankenship 都花了大半輩子在島上尋找,但始終沒有發現到傳說中的寶藏。

2014橡樹島尋寶團

而 Lagina 兄弟在 11 歲時讀了 1965 年 1 月的讀者文摘,看到一篇關於神秘的橡樹島及其傳奇寶藏的文章,就被這個故事給吸引,長大後兄弟兩踏上真的這座島,帶著 2014 年的最新科技進行探索,甚至還與 Fred, Dan 一起分享探索的過程,花了大半輩子還沒找到寶藏,確有年輕人(其實也沒很年輕了)願意繼續探索,這不是很令人感動的事情嗎?

橡樹島尋寶

這個團隊來到島上尋寶,並不是只有單純針對 10-X 或 Money Pit 探勘,而是將整個島的歷史、周圍環境等可能的線索通盤整理,還在島上成立了戰情室。接著介紹幾個島上比較有名的探勘地點,以及團隊如何使用最新科技進行探索,不過我不會說探索的結果是如何 XD,畢竟 Rick 與 Marty 也都沒還沒放棄,跟著他們一起享受尋寶的過程(還不用出錢出力)是樂趣所在。

10-X

10-X

10-X 是 Dan Blankenship 大半輩子挖掘的一個洞,為什麼要挖這個洞?是因為在這個洞底 325 ft. 有一個中空的空間,傳言這個空間有一個寶箱放著寶藏。而團隊利用攝影機、聲納系統垂降下去探索,甚至找來頂尖的淺水員下去探索,為的就是確認洞底到底有什麼東西。Dan 同時也是這個島部份土地持有人。

Money Pit (錢坑)

Money Pit

Money Pit 是一個區域,據說有一個原始錢坑每往下挖 10 ft. 就會看到一排木頭平台,直到 90 ft. 時平台上有一塊大石板,上面還刻著神秘的文字符號,本以為移開石板後就能發現寶藏,但卻在移開石板之後有大量的海水灌入洞裡面,讓尋寶無法繼續。Fred Nolan 曾經大規模的在此開挖,試圖找到原來的寶藏位置,但都一直因為海水灌入而無法繼續。

這次團隊經過研究也試圖尋找原始錢坑的位置,在 Money Pit 區域開挖了幾個小洞(Season2),都有在深處挖到木頭的蹤跡。進而決定直接進駐大型機具,請整個鑽井團隊來開挖,而且是挖一個非常大能讓人進入的洞,每一個洞開挖成本高達 10 萬美金,本來只想開挖兩個,但團隊的堅持不懈,甚至決定開挖到四個洞,每個洞決定要開挖的位置都有它的理由,也挖到不同的東西。

Swamp 沼澤

沼澤區域神秘的地方是幾乎是呈現正三角形的,且左右兩邊都是土地,只有這個區塊屬於沼澤地形。傳說是有寶藏刻意被埋在下面,利用沼澤做掩護不讓人發現或難以發現。而團隊利用最先進的金屬探測器,在整個沼澤區域搜索,試圖尋找沼澤下方到底有什麼東西。從他們將沼澤的水抽乾,並開挖時還將這些沼澤泥土分開放置,最後還得恢復原狀,可以看出他們是如此遵守法律的流程,一切依照規定來。

Smiths Cove (Smiths 海岸)

Smith Cove 與前面兩個有所關聯,上面提到 Money Pit 有大量海水灌入,有說法是這個海岸有人造的暗渠,可以將海水引入 Monty Pit,且這個海岸開挖時會發現大量的椰子乾葉,這是距離這個島幾百里之內都不會出現的植物。除此之外如果沼澤真的是人為製造的,代表這個海岸本應是不存在的,而是被刻意填平海水的。而團隊也依照申請將海岸的部份海水抽乾,並進行開挖,試圖找到是否有人造的暗渠證據。

Stone Cross 十字石陣

島上有五顆格格不入的巨大石頭,光是這樣大的石頭出現在島上就已經很神奇了,這五棵石頭還準確了排列出一個巨大的十字架,比例也跟聖騎士團的 Mark 相同,在十字交會的地點就是第五顆石頭,究竟這個十字陣代表什麼意義?團隊也請來石頭學家等專頁人員,試圖尋找關於這些石頭出現在這裡的原因,以及尋找可能的寶藏線索。

跟著團隊一起尋寶

就是這樣充滿神秘的島,讓這群人願意花時間與金錢,試圖尋找寶藏、或曾經有寶藏的證據。History 截至 2017/05 一共有 4 季,我們身為觀眾只須坐在電視機前,即可跟著團隊一起尋找線索、一起期待、一起驚呼,同時也可以看到這個團隊對於橡樹島的執著,尤其 Rick 更是心思縝密的謹慎踏出下一步。特別是自己這輩子大概不會有這個機會,就算有這個機會也不一定會投入這個有可能找到寶藏,也有可能全是一場空的尋寶行動。也就是這樣的更引人入勝。

Only on History Channel

稍微查了一下這個系列除了官網可以收費線上觀看之外(台灣 IP 是看不到),並沒有發售 DVD 或 BD,台灣這邊也只有 杰德影音 翻譯並在 History Channel 上播出。之前看的時候大概是一星期播一集,但 MOD 的好處是這個頻道剛好有提供回看功能,因此幾乎已經可以跟 VOD 差不多點了就看(而且廣告還能快轉XD),只是也不能回看一週前的節目。

所以如果台灣這邊 History Channel 沒有重播的話,就只能找水管看有沒有生肉了(大概看是有一些零散的集數),2017 撥的 Season 4 是 2016 夏天的行動,看來可以期待 Season 5 會有什麼新的突破了。

Easter egg

最後來推一下在 Twitter 看到的圖 XD
MARTY! I THINK I FOUND A PIECE OF WOOD!

MARTY! I THINK I FOUND A PIECE OF WOOD!

參考資料

]]>
<![CDATA[Unity Studio Command Line Tool]]>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7 Fri, 21 Apr 2017 00:00:00 CST Unity

遊戲引擎 Unity 與 Cocos2D-x

最近因為在拆包一個手遊,目前手遊比較著名的引擎不外乎是 UnityCocos2D-x 兩大陣營,恰巧之前在拆 EVA適格者 的時候(因為它已結束營運說了也沒差)它就是用到 Cocos2D-x 的引擎。

不過這次拆的遊戲剛好是 Unity 引擎的遊戲,之前也研究過幾個手遊的資源,所以對 Unity 引擎的遊戲還不算太陌生,雖然各自遊戲廠商都會想辦法讓自己的原始碼、資源圖像、音效等資源做不同程度的加密與防盜。一方面是為了不讓辛苦開發出來的遊戲輕易被盜走,另一方面也是減少遊戲可能被惡意竄改的風險。

拆包遊戲的目的

即使是這樣,還是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人們,會想要(希望)能夠把遊戲反組譯,能夠一窺究竟遊戲的架構以及設計的方式。有人希望能夠找到遊戲漏洞或 BUG,讓自己遊戲能夠獨享別的玩家沒有的特權。也有人希望找到遊戲的圖片資源,作為收藏或參考用。當然還有各種各樣不同目的的人,而我,則是屬於拆包整理資料站分享給同樣喜愛這個遊戲的玩家們。

一直以來研究過了許多遊戲的架構,對我來說研究遊戲架構的過程有許多好處:

  • 了解遊戲引擎目前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雖然看API也可以啦)
  • 了解遊戲的各種資源的打包方式
  • 思考資料結構為何如此設計
  • 發現為了效能做的各種 Workaround
  • 研究遊戲原始碼

其實常常會在研究時發現意外的驚喜,意外竟然有這種架構設計方式、意外會在加密時外洩了密鑰、意外大遊戲公司也會寫出一個 10000 行程式的檔案等等。

Unity Studio 資源神器

現在來介紹針對 Unity 引擎開發的遊戲,資源打包方式當然大部分也是直接使用 Unity 的方案,因此 ReduMC 開發了 Unity Studio 可以把打包的資源解開。

Unity Studio is a tool for exploring, extracting and exporting assets from Unity games and apps.

只不過 ReduMC 的版本後來較少更新,且不支援後來 Unity 自家的 UnityFS 格式的檔案解包,因此 Perfare 決定改造一下,Fork 出了 Perfare/UnityStudio 並接續加了許多非常棒的功能,也持續有在更新。

老實說 Perfare 的版本幾乎該有的功能都有了,只是對我希望自動化處理上,截至 2017/04/11 Release 的 v0.7.0 版本,仍然無法使用 Command Line 操作 Unity Studio,Issue #21 Command line usage 仍然是 Open 的狀態。

改造 Unity Studio Command Line (CLI) 支援

好啦廢話說了那麼多,終於要來說主要介紹的工具 UnityStudioCli 是 Unity Studio Command Line 的版本。因為是 MIT License 的關係,原始碼也有了,就決定也自己來改造一下 XD

考量很久是否要 Open Source 出來,但這只是為了達成我需要的目的而改造,Perfare 也沒有明確表明不會增加這個 Feature,我又沒有改得很漂亮到能發 Pull request(這才是重點吧XD),所以決定以編譯執行檔的方式釋出,也不特別在 GitHub 上開專案放了。

Unity Studio Command Line (UnityStudioCli.exe)

UnityStudioCli

原則上保留了原來 GUI 介面有能作到的功能,除了 Preview 之類的功能,指定檔案或目錄並解包到指定目錄。

下載:UnityStudioCli-v0.7.0-cli(1.0).zip

UnityStudioCli --help

Usage: UnityStudioCli [OPTIONS]+ extractPath
UnityStudioCli is forked from Perfare/UnityStudio
Perfare/UnityStudio GitHub: https://github.com/Perfare/UnityStudio
Based on Perfare/UnityStudio v0.7.0 GUI version.
Author: wsmwason https://wsmwason.com

Options:
  -s, --sourcePath=PATH      Unity assets source PATH or source FILE.
  -g, --group=type|resource  Extract assets group type|resource.
                               resource: Group by assets resource file.
                               (default)
                               type: Group by assets type.
  -o                         Extract assets with original path tree.
                               Will group by resource file.
  -V, --version              Output version information and exit.
  -h, --help                 Show this message and exit
  • 指定檔案解包到特定目錄 UnityStudioCli -s D:\res.asset D:\res_export
  • 指定目錄解包到特定目錄 UnityStudioCli -s D:\cab D:\cab_export
  • 指定解包時檔案分組方式使用資源檔案分組 UnityStudioCli -s D:\cab -g type D:\cab_export
  • 依照原始 UnityFS 的目錄樹結構 UnityStudioCli -s D:\cab -o D:\cab_export

Requirements

後記

這次用到 NDesk.Options 來作為 CLI 介面的參數處理 Library(也是 MIT License) ,原則上基本的 CLI 介面與防呆機制都做上去了,或許能幫到同樣有 CLI 需求的人,然後應該就暫時不會再更新版本或修正 BUG 了,因為我自己能用 XDD...除非我有其他的需求再看看吧。

也希望用到這個 Tool 的人都能用在正途,等到哪天 Perfare 或其他 PR 把這個 Feature 實作出來,它就完成階段性任務了。

]]>
<![CDATA[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6 Fri, 31 Mar 2017 00:00:00 CST 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登入畫面

在 2016 年 8 月 26 日,號稱台灣唯一事前預約超過兩萬人的 EVA 手遊 新世紀福音戰士 • 適格者 於 Android 平台正式上架。

《新世紀福音戰士》正版授權手機遊戲《新世紀福音戰士 • 適格者》今(26)日推出 Android 版。本作由晶綺科技代理營運,獲得日本 Khara 和 SCLA 正版授權,由 Finger Game 根據知名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改編而成,玩家將在 100% 忠於原作所打造的第三新東京都市世界中冒險,打敗不斷襲來的使徒守護人類為目標。

身為 EVA 腦粉的我,當然也在有情報出來時就參加了事前預約登錄,在遊戲開放時可以送一些虛寶,當然也就在遊戲開放下載當天就安裝來玩玩看。

老實說,能在 EVANGELION 使徒襲來日 2015 年 6 月 22 日後的隔一年,玩到這個全新開發的遊戲確實是很興奮,即使我知道它並不是日本方面研發而是大陸開發的遊戲。 但至少遊戲的人物與設定都是還是當年那些熟悉的臉孔。

不過開始玩之後發現仔細看人物是沒有什麼問題,預設的看板娘 美里 雖然也不是原畫,但配音終究不是原來的 三石琴乃,聽起來就是有那麼一點怪。撇開這些人物作畫與配音不談,整體遊戲的風格與原來的 EVA 風格搭配的很不錯,很有 EVA 風。

遊戲系統介紹

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主界面

遊戲方式主要是養成駕駛員、升級 EVA 機體,並組合隊伍進行自動對戰,由於沒有玩過類似的手遊感覺是還蠻新鮮的,不過據說跟刀塔傳奇的玩法如出一轍?具體有下列這幾個部份:

  • 登入簽到禮、每日任務
  • 養成駕駛員:有等級、天賦必須升級
  • EVA 機體:有等級與技能必須升級
  • 機體塗裝系統:就是機體的武器可以升級
  • 關卡推進:就看隊伍戰鬥力能打到哪裡

此外提一下互動社交系統的部份,主要有軍團與競技場兩個部份,軍團老實說就只有互相給電力的功能,很難、也沒有其他互動。競技場的部份則是大家主要詬病的一個系統,因為駕駛員與機體的整體加成效果,看起來沒有順利的套用到競技場的系統上,造成總體戰鬥力低的玩家可以輕鬆打倒戰鬥力高的玩家。這個競技場的不平衡,官方遲遲沒有進行修正,相信許多少有玩家因此而退坑。

現在手遊的營利模式都是購買鑽石或 VIP 模式居多,EVA 適格者也不例外,課金首儲、累儲都有一定的好處,只是我本身不太會為了遊戲而課金(營運商對不起了...),而是無課玩家。EVA 適格者對無課玩家來說還不會玩不動,也常常送一些信用點或各種補償...,所以偶爾轉蛋活動都還是能用這些補償來的信用點轉的很開心,拿到一些高星級的機體或角色還是會很開心的 XD

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貳號機 宇宙型

成立 EVA 適格者資料庫

因此我也就這樣繼續無課的玩了下去,甚至因為身為腦粉跟做過這麼多遊戲資料站的經驗,也想為這個遊戲盡一點力量,提供玩家一些可以參考的有用資訊,因此成立了「EVA適格者資料庫」。整理了包含駕駛員、機體、道具裝備、關卡等資訊,也是希望能為這個遊戲的玩家盡一份心力,雖然應該有幫到一些玩家,但是實在是因為遊戲玩家基數太少了,網站的流量也是跟玩家數成正比,沒有什麼流量。

EVA 適格者資料庫 駕駛員列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依然是無課的繼續玩,也加入了軍團(不過如上述是沒什麼功能),最高等級記錄為:

  • 指揮官等級 Lv.82
  • 駕駛員 Lv.82 滿星
  • 機體 Lv.82 部份滿星

後來發現競技場與伺服器排名,都可以輕易的達到前面的名次,遊戲再也沒有新的活動(指的是新類型、新系統),軍團的成員也越來越多人退坑,還是決定拍拍照之後刪遊戲,不要浪費生命了。

遊戲迅速沒落

手遊的市場競爭激烈,其實許多遊戲在一陣熱潮過了之後就會流失大量玩家,大概到了 2017 年初時,我所在的 S1 伺服器(通常也是人最多的伺服器)全頻聊天頻道,都只剩下稀疏的幾則留言,大多也不是什麼在討論遊戲的發言。大概就是我晚上 10 點還能看到早上 10 點的發言在第一頁這樣,真的好慘,這時就已經覺得這個遊戲大概也撐不了太久了。

後來遊戲沒隔幾天就一直開新伺服器,我想這絕對不是因為人多的關係,而只是當初可能規劃了不同角色有不同代表的伺服器,例如 S1 伺服器為 使徒,S5 伺服器為 明日香 這樣。更何況其實身為技術人員的角度看來,新的伺服器根本就不用真的有一台新的伺服器,頂多就是資料庫不同、名稱不同就可以輕易達到了。只是以一般玩家的角度來看,只會覺得官方不趕快修正遊戲 BUG,不快開放新的遊戲系統,而只是一味的加開伺服器、放一些課金活動,當然無法討好玩家。對我這種無課玩家還沒什麼影響,對有課金的玩家來說遊戲說收就收,也引發許多不滿。

雖然有很多手遊現在也是炒短線的路線,但真的沒想到這個遊戲居然會在半年就宣佈結束營運,我原本還想說應該會在一年後結束營運吧(也是很短命啦XD),甚至軍團戰從遊戲開服到結束營運都未曾開放過...這真是我接觸過最短命的遊戲了。

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營運大事紀

在遊戲宣佈結束營運後,巴哈姆特的遊戲哈拉版竟然還有人發文感嘆 遊戲要倒了竟然沒人發文憑弔也太慘了吧 ,說真的還蠻慘的....,所以我這邊幫這個遊戲做了一些簡單的大事紀:

  • 2016/08/26 Android 版正式上架
  • 2016/08/26 公佈事前預約數 23974 人
  • 2016/08/26 遊戲上架還不到十個小時 已經有超過一萬位指揮官進入遊戲
  • 2016/08/27 爆出平衡設定有問題,開始各種臨時維護,開 S2 服
  • 2016/08/29 官方公佈粉絲團超過 7000 讚
  • 2016/08/30 開 S3 服
  • 2016/08/31 各種關卡異常、資料消失、給補償
  • 2016/09/02 開 S4 服
  • 2016/09/06 上架兩週後修正競技場平衡、關卡難易度
  • 2016/09/07 開 S5 服
  • 2016/09/08 iOS 上架
  • 2016/09/10 開 S6 服
  • 2016/09/12 開 S7 服
  • 2016/09/14 開 S8 服
  • 2016/09/16 開 S9 服
  • 2016/09/18 開 S10 服
  • 2016/09/19 官方粉絲團破萬讚
  • 2016/09/22 開 S11 服
  • 2016/09/23 修正技能效果異常的 BUG v1.3.66
  • 2016/09/29 開 S12 服
  • 2016/10/08 更新實裝 13 號機浮游裝
  • 2016/10/28 修正天賦異常 v1.4.14
  • 2016/11/14 實裝塗裝系統 終於算一次比較大的改版
  • 2016/11/22 開 S13 服
  • 2016/11/25 實裝死庫水系列角色
  • 2016/12/02 更新 v1.5.24
  • 2016/12/09 實裝特種真希波
  • 2016/12/13 開 S14 服
  • 2017/01/17 客服轉給隆中網路
  • 2017/03/02 公告 4/1 關閉營運

優缺點比較

優點

  • EVA 正版授權手遊
  • 圖像與風格搭配的不錯
  • 音樂配樂也有一定水準
  • 劇情回想模式回味劇情原汁原味

缺點

  • 營運開發商不給力 遊戲短命
  • 部份機體根本抽不到(是人品問題?)
  • 人物配音不是原配
  • 遊戲系統稍嫌單調

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手遊轉移客服公司公告

本遊戲服務平台服務商由原晶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ame Dreamer Limited)合併為隆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條款立契約書人乙方資訊變更如下

隆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乙方」
代表人:曾仲銘
電子郵件:cs@gamedreamer.com.tw
營業所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76號9樓
網址:http://wap.gamedreamer.com.tw/
統一編號:53114404
註:隆中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包含GameDreamer遊戲平台及晶綺科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Game Dreamer (HK) Limited)之GameDreamer(HK)遊戲平台。

新世紀福音戰士 適格者 手遊結束營運公告

致各位 親愛的指揮官們:
自《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正式開服以來,與各位玩家一起擊退了無數的使徒!當為了3星過關所有主線不斷提升戰力、為了稱霸競技場不停研究如何配置攻守隊伍、為了解鎖劇情準時上線派出駕駛員自由行動,這些都是我們珍貴的回憶!《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營運團隊對各位玩家致以最誠摯的感謝,感激你們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支持與厚愛!

營運團隊秉持著服務玩家的精神,持續督促開發商並推進各位指揮官期待已久的新系統開發進度(包括軍團戰、新機體/駕駛員及其他開發中的新系統),然而開發商表示無法再妥善支援後續的開發及維護作業,原計畫開發中的新系統一直無法有具體版本能夠做相關的測試,經過多次協商仍然無法取得共識。 如今由於無法再提供優良的遊戲環境,營運團隊幾經評估後很遺憾地與指揮官們報告,將忍痛於2017-04-01 00:00終止對《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的營運。因為有您的參與,讓《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創下許多耀眼的紀錄的同時,也留下滿滿的回憶。

即日起《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關閉所有伺服器的儲值系統,指揮官們仍能繼續進行遊戲直到2017-04-01 00:00伺服器正式關閉。指揮官們帳號中剩餘點數的處理方式將另行公告。 對於此次《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停止註冊新帳號以及儲值服務給大家造成的遊戲不便,表示深深的遺憾和歉意。

《新世紀福音戰士‧適格者》營運團隊敬上 2017年03月02日

]]>
<![CDATA[HTC M8 的維修人生]]>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4 Fri, 13 Jan 2017 00:00:00 CST HTC One M8

HTC M8 是一台好手機,但這次的 HTC M8 使用經驗真是非常的曲折啊...

2014-03-28
台灣 HTC M8 上市

2014-07-05
上市 4 個月後,在 Mobile01 面交來路不明的未拆全新 HTC M8
NT$ 17,000

2014-08-01 送修1
使用 1 個月,發現通話功能對方聽不到我方聲音,麥克風異常。 因保固內走 HTC 原廠 RMA 流程,由新竹貨運到府收件。

2014-08-04
收件後第 3 天,收到 HTC 保固修好的麥克風異常的問題,寄回府上。 收到當天發現麥克風功能是修好了,但是螢幕被刮一道很明顯的刮痕,隔天反應 HTC 客服,再次安排 RMA 流程。

2014-08-06 送修2
新竹貨運到府再次收件送回來但螢幕刮傷的 HTC M8。

2014-08-11
收件時剛好是星期三又遇到六日,因此等到隔週一才收到寄回來的 HTC M8,終於一切正常螢幕也沒刮傷。

2014-10-07 送修3
出國回台灣下飛機之後,開機又發現出現跟上次一樣的情況,對方聽不到我方的聲音。 再次安排 HTC 原廠 RMA 收件。

2014-10-13
HTC M8 維修送回,這次換一隻全新的機子,我也不知道是整新機或是全新機,總之 IMEI 也換了,又得重新 UnLock/ROOT ...

2015-06-28 送修4
再來又用了 9 個月後,發現 HTC 振動器異常...振動時發出異音... 由於之前看台北八德店的 HTC直營客戶服務中心 可以現場安排檢修,因此這次是親自送去, 不過檢查之後還是要後送維修中心,之後再寄回指定地址。

2015-07-06
因為仍是在保固內,維修送回後振動器正常了,但沒有被重刷更新,因此 UnLock/ROOT 都還在。

2016-07-25 送修5
又這樣用了一年,發現充電時的充電孔似乎有接觸不良的情況,這次還是送八德維修中心,一樣是被後送。

2016-07-28
因為已經過保了,HTC 來電報價說是螢幕角落有破損,報價 $3480, 但我明明只是充電孔的機板故障維修應該不會破千才對,但客服堅持螢幕破損也要一起換,否則不給維修... 為了不想花更多錢換手機,而且我真的很喜歡 HTC M8,也只好答應維修了。

  • 邊條 $60
  • 充電孔 $850
  • 螢幕 $2570

當時有問客服電池有沒有異狀,本來想說要不要一起更換,沒想到他說電池功能一切正常, 想說就不換了,沒想到半年後真是後悔沒一起換。

2016-08-01
維修好寄回,除了充電孔充電速度恢復正常之外,其他看起來沒什麼改變...

2017-01-12 送修6(非原廠)
因為算起來 HTC M8 已經用了快三年,開始有電池 30% 直接斷電的情況。 上網查了一下送回原廠維修的話,很可能又要像上次一樣明明只想換某樣東西, 原廠則強迫其他東西一起換,而且又得備份被還原原廠設定超麻煩, 畢竟也已經過保固了。

所以爬文了一下其實 HTC M8 是可以換 HTC M9 的電池的, 原來 M8 電池量只有 2600 mAh,HTC One M9 容量多了約 10% 到 2840 mAh, 在搜尋之後發現三重有一間 蘋果電信 可以現場更換且只要 30 分鐘的店家, 就特別找時間親自過去。

一進店家只有一個老闆在,表明想要 M8 換 M9 電池之後, 老闆二話不說就把我的手機拿去開始拆解,拆解速度之快一轉眼電池就被拆下來了, 換上了新的電池後開始裝回手機,測試是否正常,一共只花了不到 15 分鐘...

而且網路上說拆 M8 可能會把 GPS/NFC 或其他功能弄壞的情況,完全沒有看到, 等到老闆裝好還給我時,完全看不出有被拆過得痕跡, 這技術真是好到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如不想送回原廠強力推薦這間維修手機的好地方:

  • 三重 蘋果電信
  • 提供手機,平板專業維修;觸控面板/液晶螢幕/手機電池;各廠牌螢幕面板破裂/電池故障更換維修
  • 店面地址: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一段103號

巧合的是,剛好今天來送修 HTC M8 時,剛好是 HTC U Ultra 的公開發表日期, 希望換了電池之後,還能繼續順順的用 HTC M8,不要讓這篇文章還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性...XD

這是我繼 N82 之後覺得真的很好用的手機啊!

用過的 HTC 手機

  • HTC Magic
  • HTC Desire 送修 1 次
  • HTC OneX+ 送修 1 次
  • HTC M8 送修 5+1 次

用這麼多手機也送修那麼多次, 依然還是不離不棄,這樣也算很支持 HTC 了吧...

2017-11-04 HTC M8 退役
改入手 HTC U11+, 這樣看 HTC M8 居然用了三年八個月...

2018-05-02 HTC M8 電池膨脹
自從 M8 退役之後, 就把它一直插在電腦 USB 連結當作 debug 用、通知用的裝置, 平時螢幕並沒有設定恆亮, 終於在 6 個月後發生了電池膨脹的狀況....螢幕明顯被撐開。

]]>
<![CDATA[露天拍賣很爛 真的不是普通的爛]]>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2 Sat, 07 Jan 2017 00:00:00 CST

台灣的 C2C 拍賣平台 露天拍賣 算是在 Yahoo拍賣 在刊登收費之後順勢崛起的避難平台, 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台灣最大的 C2C 平台, 我其實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感覺露天拍賣很難用, 直到最近幾次在露天購物的經驗,讓我再也忍不住想要來我的 blog 噴露天幾句...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我能隨便舉出多少難用的例子:

1. 露天都到 2016 年了才把網站編碼改為 UTF-8

我不知道當初為何把網站的編碼預設為 BIG-5,之前在弄 露天拍賣登入便 的時候,我就已經曾經描述過:

這年頭了露天拍賣居然還可以使用 big5 撐到現在,實在厲害。
2016/05/05 更新:目前露天拍賣終於在今年改為 UTF-8 了,不過早以有其他新崛起的其他拍賣平台可以選擇。

連帶我後來開發 露天拍賣搜尋結果轉換 RSS 的程式時, 也是必須要把搜尋結果全部從 BIG-5 轉成 UTF-8 才能輸出 XML, 當然現在來看他們總算是改成了 UTF-8,但是呢! 但是實際上如果有在刊登商品時貼上日文,商品編輯頁還是正常的日文,最後上架看到的結果依然是亂碼, 這不知道是不是 Database 編碼有問題,還是我是用 ISBN 上架日文書的關係, 但我刊登的結果就是一堆亂碼...

2. 露天介面實在不友善

之所以我會特別去開發一個 露天拍賣登入便 主要就是因為露天的登入功能, 居然不能夠輸入帳號密碼後按下 Enter 就進行登入, 還要把手拿到滑鼠上按一下左鍵才能登入,這樣不就多浪費我 3 秒的時間嗎!

好啦,其實不只是登入功能難用(後來也改回可以開放 Enter 登入了), 其他還有類似悄悄話的功能、問與答的功能,都依然停在 10 年前的 UX 思維, UI/UX 沒有找 Designer 設計也就算了,有些功能就是非常雞肋。

例如說悄悄話功能好了,露天的悄悄話功能不能直接由買家或賣家發起, 一定要在商品有下標的情況下才能發起,每一則的悄悄話都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這封悄悄話的標題跟內文沒有清楚說明內容,甚至不知道前面一則悄悄話到底講到哪裡。 (試想如果賣家一口氣跟多位買家解釋同一個商品的特性、解說,是有多難查)

3. 露天的硬碟很貴?

現在的硬碟那麼便宜,我就不知道為什麼露天都要限制悄悄話、商品記錄、評價的記錄,都只能查特定日期之內。

悄悄話:
請注意:『我的悄悄話』資料僅保留90天(依送出時間/收到時間起算),超過90天的悄悄話紀錄即不再提供保存,若您因業務所需,請自行備份內容存放於自己的電腦裡。

追蹤商品、購買清單、訂單管理:
搜尋 6 個月內資料

就算你說你的資料量很大,大數據無法即時撈出這麼多的資料、這麼久的資料。 那我再淘寶買過的商品怎麼過了兩三年都還搜尋的到??露天的量是有比淘寶還大??

4. 露天限制一堆功能

很久以前會看到有些網站會有類似的公告:

為增進「我的拍賣」運作效能,21:00 ~ 24:00 時段暫時關閉搜尋功能

或許以前技術不夠進步,或是只是暫時性的處理,露天是我第一個看到讓這行字常駐在頁面上的網站, 所以是 21:00 ~ 24:00 進到網站的人就是該死? 今天登入是沒看到這個文字了,不知道 21:00 登入的人還會不會出現,反正我也不在意了。

到了 2016 年,「關於我」這個商家可以介紹自己的功能,居然都被整個閹割掉,進去只看到滿滿的 input 給人填...到底這還叫什麼 關於我,不就是設定頁面而已嗎...

5. 露天進步太慢不長進

自從蝦皮或其他 C2C 平台陸續崛起後,可以看出露天的態度仍然是老神在在, 似乎不覺的自己的系統應該要翻新跟上潮流,以一個上架商品附上 YouTube 影片的功能, 居然都可以到 2016 年底才加上去。

 新功能上線:賣家上架商品時可嵌入YouTube影片介紹 2016/12/08 15:55:56 

身為一個技術人員,很難理解就加這麼一個欄位到底是有多困難,但我看到的就是露天的怠慢。 自己也有很多個網站,我知道一定還有許多使用者會回饋很多各式的問題或是建議, 雖然有些可能異想天開,但是好的 Idea 應該就要馬上 Apply 到系統上給大家最好的服務不是嗎?

6. 露天就像北韓鎖國,禁字一堆,把使用者當白痴

露天拍賣有很厲害的和諧系統(就是文字替換而已),可以把使用者的字詞給過濾掉, 只要你要刊登商品的描述、問與答時打的文字,很多字都會被過濾掉。例如:

  • 手機號碼、電話號碼會被過濾掉:露天怕你直接打電話訂購、推銷無法賺成交費
  • 非露天的網址都會被過濾掉:露天怕你貼了自己的其他官網訂購無法賺成交費
  • 包含所有轉址也會被過濾掉:理由同上
  • Yahoo拍賣、蝦皮拍賣、OO拍賣關鍵字不能出現:露天怕你貼了自己的其他平台無法賺成交費

就是只要想要離開露天偷偷來的,或是對露天不利的關鍵字通通都會被和諧掉,就像是北韓鎖國 + 大陸 FGW 一般的綜合體,完全把使用者當作白痴,我拿相同關鍵字問一下 Google 就可以查到的東西,你這樣鎖到底是有什麼用?只是徒增大家溝通的成本與不便而已。

7. 露天 APP 不友善

這個露天拍賣的 APP .....我想不需要多說了,一張圖即可表達一切...

8. 露天一堆詐騙盜版商品不管

露天一直以自己商品是全台最多而自居,殊不知到底有多少重複商品、詐騙商品、詐騙帳號, 根據大家檢舉露天的經驗,只是單純盜版商品的話,他們根本沒在管,只想一味的衝自己的商品數量。

隨便打打就列出了 8 大項,其實看到一個台灣店商龍頭 PChome 與 eBay 合作而誕生的露天拍賣, 竟然正在逐漸被市場淘汰,心中也是有點不捨...再怎麼說我跟 PChome 還是有一定的羈絆。 只有露天從上到下動起來全心改造、修正各種問題以符合現代的潮流,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否則露天拍賣變成第二大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我不知道我這篇文章何時才會被露天拍賣相關的人看到,
也不知道他們若真的看到了,會不會有一點想要改變的動力。
我只知道,我後來買東西都去 蝦皮拍賣 了。

]]>
<![CDATA[2017 電腦常駐軟體推薦]]>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1 Fri, 06 Jan 2017 00:00:00 CST Rainmeter

好像很久沒有來推薦好用的軟體了,今年來分享一下自己常用的好用軟體,本次的主題是介紹電腦一開機就會常駐啟動的軟體。

在以前記憶體還很少的年代,總會因為安裝軟體時預設選項有個 開機自動啟動 的選項沒有勾選掉,造成開機後右下角常駐了一堆軟體。 造成電腦越來越緩慢,實際上有些軟體根本不會每次開機都會用到,卻常駐在那邊一直吃記憶體。 後來就比較仔細的篩選實際需要用到的軟體才讓它隨著系統自動啟動。

雖然現在的記憶體隨便都 8G/16G,對於一些小軟體啟動只佔去 5MB~10MB 的記憶體根本無感, 但總是自己決定有哪些軟體常駐在電腦上不是更好嗎!

這邊介紹的軟體都會附上明確的軟體版本,因為有時候雖然某個軟體很好用,但卻在之後的版本越加越多東西,最後終於成為大怪獸。 或是原來的版本其實是免費軟體,但之後卻變成付費軟體之類的,因此介紹的後面會附上我自己使用的版本。

桌面小工具側邊欄 Rainmeter + Desktop Coral

原來使用 Google Desktop 的桌面小工具,可惜 Google 於 2011/09 宣佈不再維護此軟體, 不然在此之前我也用了 2008-2016 將近 8 年的時間, 主要是可以在桌面上顯示 Sidebar,並加上一些有用的資訊或 RSS 標題。

後來發現了 Rainmeter 這個一般定義為桌面美化的軟體,我應該不只一次看過介紹這個軟體, 一直以來我也覺得它只是一個桌面美化的酷炫玩意。在仔細看過這個軟體的功能之後,發現它功能強大...絕對不單只是一個桌面美化用的軟體。 因此也打算用這個軟體來取代 Google Desktop,實際使用心得我覺得我可以再打一篇文章出來,不過暫時先簡單帶過吧。

首先 Rainmeter 除了 deviantArt 有許多漂亮酷炫的 Skin 之外,也有一些是走實用路線的。 例如安裝好之後裡面預設的 illustro 系列,就是中規中矩的 Skin。 想要學習如何微調 Rainmeter 透過這種 Skin 入門是最方便的了,不過其實官方也提供了非常詳細的 Doc 說明如何設定、建立 Skin 等等。

因為目標是要取代 Google Desktop,就先把原來有在使用的 Widget 在 Rainmeter 找看看有沒有現成的,如果沒有就自己做一個吧(雖然大部分的功能都可以在 deviantArt 找到的啦),只是有時候可能風格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

先來看看原來的 Google Desktop Sidebar 與 Rainmeter 做出來的 Sidebar 差別:

Google Desktop Sidebar vs Rainmeter Sidebar

原來的 Google Desktop 雖然也有提供一些小工具,而且到現在依然還是可以使用,只不過有些小東西無法微調。 如果想要加的功能沒有辦法找到,也無法變更原來小工具的一些行為。 再加上被 Google 給放生,除非真的覺得它已經很足夠,不然實在無法產生什麼變化,也不會再有新的 Widget 出現。

Rainmeter 本身提供類似 CSS 的設定一樣,可以針對特定元件指定高度、寬度、邊框粗細、顏色、字體等等, 只要稍微看過官方的文件說明,即可快速上手。 取代 Google Desktop 目前用到的東西,看上去有:

  • 呈現日期與時間資訊
  • 顯示目前 CPU RAM 的使用量
  • 顯示 Disk IO 狀態
  • 顯示網路使用狀態
  • 呈現兩個 RSS 的標題資訊

大部分的功能 Rainmeter 都有提供 Plugins 可以直接讀取, 剩下的就只是把每一個面板改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動手改一下 .ini 設定檔案,並把每個面板拉到固定的寬度,最後放成長條。 這樣即可有一個類似 Google Desktop 的 Sidebar,而且透過 Rainmeter 的 Plugin 能取到的資訊更多,多出來的東西有:

  • Up Time 資訊
  • 網路使用狀態的圖形化
  • 對外 Public IP 資訊
  • 比較佔用 CPU 的 Processes 清單

其他還有很多 Plugins 可以研究,不過看起來已經快滿了,想說保留一些空間,或許之後有什麼新的 Plugin 可以用。

到這裡其實已經有 Sidebar 的樣子了,不過就算在 Rainmeter 上把面板都置頂、或是置底, 會發現有一件事情跟原來的 Google Desktop Sidebar 不一樣,那就是在視窗最大化的時候,並不會預留 Sidebar 佔去的空間。 我花了一些時間找看到底要如何可以指定視窗最大化的大小,一直都沒用到正確的關鍵字搜尋。

不過最後終於被我找到了 Desktop Coral 這個軟體, 完全就是只有提供我需要的功能,將桌面視窗留下一個保留區。 只要配合這個軟體把透明度設為 0,並設定好跟 Rainmeter 做出來的 Sidebar 一樣的寬度,再設定 "Dock",兩個軟體的搭配完美結合, 即可取代掉原來的 Google Desktop Sidebar 了。

系統排程軟體 System Scheduler

因為我的電腦都是 24H 開機,有些需要定期做的工作,會交給系統排程自動觸發執行。 但是 Windows 本身的排程又不好用,重灌什麼的彈性也不大,因此才使用 System Scheduler 這套軟體來管理排程。

目前這個軟體已經來到 v4.41 版,我用的版本仍然是 v3.61 這應該是 2006 的版本了,他的特點是免安裝、小巧設定簡單, 對排程相關的設定功能也很足夠,最重要的是排程軟體必須要有十足的穩定性,在我用了 10 年的軟體品質保證,從來沒遇過排程沒有觸發的情況。

擷圖軟體 WinSnap

常常會需要用到螢幕擷圖的人,應該也不會對 Windows 原生的擷圖功能滿意。 WinSnap 就是一套專門的擷圖軟體,應該是蠻多人推薦過了。 它沒有太多多餘的功能,重點是可以用熱鍵擷圖全螢幕、特定視窗、指定範圍等功能,擷圖完可直接設定自動存檔。 對於想要一口氣擷圖很多張,最後再一起整理的情況下特別好用。

這個軟體後來的版本是要收費,不過個人使用也只須 USD $29.95 相當划算。

  • WinSnap v4.5.0
  • Single User License USD $29.95

工具列不分組 可排序 7+ Taskbar Tweaker

7+ Taskbar Tweaker 是用來自訂工作列的工具, 我主要只拿來讓下面的視窗不要分組、不要合併用,其他功能幾乎都沒有用到。 因為目前沒有找到其他小程式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如果有人知道也希望可以介紹一下。

剪貼簿歷史 Ditto

Ditto 是一個剪貼簿管理的小程式,可以幫 Windows 只有一組暫存剪貼簿的功能, 加上多組記憶剪貼簿,加上多組剪貼簿的功能,這樣就可以一次複製多個來源之後,一口氣到需要用到的地方再選擇性貼上。 用過多重剪貼簿之後,還真的很難習慣只有一組剪貼簿的電腦呢...

多螢幕工具列 Actual Multiple Monitors

只要會用到多螢幕的人,應該都會需要一個多螢幕專屬的工具列延伸工具, Actual Multiple Monitors 就是用來達到這個功能的。 它可以讓 Windows 下方的工作列延伸到第二螢幕,讓開的視窗多的時候,也可以在相同螢幕的下方工具列上,顯示這個視窗的標題。 而不會全部佔用在主要螢幕的下方,變得很難找。

雖然這個軟體也有許多其他有的沒的功能,但是因為嘗試了許多延伸螢幕工具列的軟體之後, 只有這套軟體的彈性最大,也最符合我的需求。 不過它的視窗黏附功能還不錯用,是我同時也有啟用的功能之一。 這個軟體也是要錢的, USD $24.95 相信可以提昇工作效率絕對划算。

用雙螢幕的設備已經十幾年了,也嘗試過很多別的多螢幕工作列軟體,從 Windows XP 到現在的 Windows 7。 其實應該應該還可以弄一篇多螢幕工作列的比較文章,不過好像 Windows 8 本身就內建延伸工作列的功能, 只不過我還沒有升級到 Windows 8 就是了...

記住桌面圖示位置 DesktopOK

DesktopOK 是用來記憶桌面圖示的軟體, 因為一直都使用雙螢幕,桌面的圖示都有經過特別的調整,把一些不同群組的捷徑放在不同的區域。 有時因為設備測試或其他原因,螢幕解析度會暫時性的變更,Windows 總是很聰明貼心的幫你重排整個桌面的圖示位置, 造成切換回原來的狀態時,圖示位置全部跑掉了...。

透過 DesktopOK 這個軟體可以自動幫你備份桌面圖示的位置,除此之外這個軟體是還有一些雞肋的奇怪功能... 例如日曆、隱藏滑鼠游標、快速啟動工作管理員等,反正沒用到就先不理它了。 事實上還沒寫這個記錄文章之前,我壓根不知道它居然還有日曆功能= =

檔案搜尋工具 Everthing

這個檔案快速搜尋工具 Everthing 會在啟動時建立檔案索引,因此搜尋功能非常快速, 最重要的是它支援搜尋檔名、路徑、區分大小寫、正則表達式等多種搜尋方式,我最常使用的應該就是搜尋 project-*.psd 類似這樣, 只需要記得檔名上面有什麼關鍵字,以及要找的副檔名,即可快速過濾出所有在電腦裡面的檔案。

當然也可以設定排除的硬碟或目錄,加快建置索引的速度, 以我目前檔案的數量,每次開機啟動 Everthing 都得花上 1 分鐘來建立索引。 等待這麼一分鐘,換來每次找檔案的迅速絕對值得。

因為隨時讓它常駐於背景,所以如果有新的檔案加入、或是有檔案刪除的話,它都會即時的更新索引,會立即反應在搜尋結果上。 它本身還提供 HTTP/FTP 的 Server 功能,啟動的話可以遠端搜尋並下載檔案,不過我個人是覺得這功能在一個檔案搜尋軟體上很多餘就是了。

快速啟動工具 PStart

這個軟體也是用了 10 年了,它是一個小巧的檔案啟動器,在免安裝軟體越來越多的情況下, 要從上百個軟體中快速找到想要啟動的軟體,就靠 PStart 的介面將各種軟體分門別類分好, 當然如果記得軟體名稱的話也可以用上面介紹的 Everthing 直接快速找到硬碟中存放檔案的位置。 只不過有時候同個軟體可能會放兩三個不同版本的免安裝軟體,透過單純資料夾分類的話,就變成每次都要移動檔案位置。

只要在 PStart 中設定好資料夾,並將想要快速啟動的軟體分門別類的拉進去(對,拖曳進去即可), 即可在想要找某個軟體,知道它的用途但卻忘記了軟體名稱叫什麼時,透過分類好的選單回憶並找到軟體啟動。 比較特別的是 PStart 的本身也是免安裝軟體,以前有些人把這個軟體拿來作為隨身碟裡面的快速啟動選單。 因此加入到快速選單裡面的所有檔案程式,都是以相對路徑(相對於 PStart.exe 的路徑)來記錄。 所以如果有換了電腦、換了整個免安裝軟體存放的路徑,都不會影響這個軟體的運作。

用資料夾分類軟體的缺點是如果想要在不同資料夾同時出現兩個相同的軟體,就是必須複製兩份。 當然也可以使用 Windows 本身提供的捷徑功能,不過它預設是使用絕對路徑的,少了那麼一點彈性。 透過 PStart 可以把相同的軟體放在不同的選單內,或是重複出現、設定標籤等等, 雖然有一些其他的附屬功能,不過主要我還是拿它來當作軟體管理快速啟動的工具。

快速鍵啟動自訂軟體 Hot Key Plus

如果真的不想開出上面介紹的 Everthing 軟體,也不想把軟體透過 PStart 放到快速啟動清單,更不想把軟體圖示放到桌面上, 那麼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使用快速鍵啟動特定軟體了。透過 Hot Key Plus 這個小巧的軟體, 可以輕鬆達成這個目的。它的執行檔只有 20KB,超輕量,執行時佔去記憶體也僅 5MB。 只是設定了快速鍵啟動軟體又是考驗腦容量了...,如果都記錯的話,就會叫不出來想要的軟體...

重新定義視窗大小 Sizer

這個 Sizer 也是出自於上面那個 Hot Key Plus 的公司之手,它們的軟體都很小巧輕量啊! Sizer 主要是在變更視窗大小時,可以直接顯示目前的視窗的寬度跟高度,

其他常見常駐軟體

]]>
<![CDATA[今天優優早一步去做天使了]]>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0 Thu, 29 Dec 2016 00:00:00 CST

這一切發生的實在太突然, 讓人措手不及,然後牠就這樣走了…

11:40
一如往常在家裡衝來衝去

12:00
在客廳的爬來爬去有吐一些東西,走路姿勢有一點奇怪, 最後用很奇怪的姿勢跳上臥室床上。

12:10
這時應該已經後腳無法控制了站不起來,也造成大便失禁。

12:18
趴在臥室床上感覺有點喘,一直發出哀號叫聲感覺很痛。

12:35
跟公司告假趕快回家準備帶去看醫生。

13:26
因為平常去的動物醫院沒開,找了另一間也在附近的「宏昕動物醫院」, 經過醫師的研判可能是急性血栓。
本來想要抽血確定,但手上的血管找不太到似乎抽不出來, 後來拍了 X 光發現心臟已經很肥大,代表已經負荷很重了。

此時優優的體溫已經變低,一方面是天氣冷,此外就是下半身血液已經不通。
醫師告知小診所設備不足無法處理,建議轉送可以處理的動物醫院。

並推薦了兩間動物醫院:

  • 中山動物醫院
  • 101 台北貓醫院

14:05
決定轉送可以處理血栓的動物醫院,接著開車先到中山動物醫院,
這路途是有一點遠,只能讓優優先撐著。

14:53
到中山動物醫院,今天雖然是平日的星期四下午,沒想到醫院的醫師剛好都在手術,
櫃台人員表示可能要等一陣子,因此掛號登記好之後就被晾在一旁坐著。

血栓的狀況其實很危急,看著優優時不時唉兩下又愛莫能助,
等了 15 分鐘後決定不等了,再開車帶著優優轉院。

15:19
到達 101 台北貓醫院,這間醫院是專門看貓的,其實本來看診是要預約的,
本來院方人員要我回到中山總院,但我表明剛從那邊過來,
且優優狀況算是比較緊急,因此很感激這邊的人願意幫忙處理。

院長陳醫師幫忙檢查優優各種狀況,並做了各種專業檢測,
也告知了各種風險與檢測的用意,做了一些處置之後只能等待優優看狀況是否能好轉。

16:50
辦好住院手續之後,這時終於有時間買午餐,
到醫院後面的上引水產買些東西,後準備回家。

17:37
回家的路上醫院打來告知優優的狀況並不好,
比剛送去時還要虛弱,血壓也很低。

17:54
因為剛好遇到下班時間路上車很多,醫院再次打來告知優優已經意識不清,
接近彌留狀態,可能隨時會走QQ...這時已快到家裡。

18:30
(優優做天使)

18:40
回家稍微整理一下東西,順便吃個剛剛買的東西,
正在討論著優優的狀況時,醫院再次打來…
並告知優優已於 10 分鐘前休克…

聽到這麼沈痛的消息之後, 整理東西帶著家人一起去看優優最後一面。

19:32
帶著家人看到優優躺在醫院一動也不動, 眼淚再也忍不住...

醫師來告知優優其實很痛、但牠很乖...又這麼年輕,真的讓人很不捨,
但這種病發病前真的沒有預兆,且也沒有什麼特效藥可以立即處理。

20:14
辦完相關手續後,我們跟優優道別了, 這次...真的不會再見面了...


希望優優你短暫的人生,我們是給你一個幸福的棲身之所, 雖然平時說你是怪咖,但也是我們的怪咖家人...

此文僅紀念優優

優優

  • 出生:2009/03/10
  • 領養:2009/05/17
  • 逝世:2016/12/29
]]>
<![CDATA[終於把 blog 的資料整理告一個段落了]]>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89 Thu, 21 Apr 2016 00:00:00 CST

最近絕對不是比較閒,而是決心把之前一直處理到一半的 blog 文章做一個整理,目前已把原 blog.wsm.idv.tw 上(哇沙米的神秘空間)文章搬移至 wsmwason.com 的域名下,除了上面的幾個相本沒有轉移之外,其他文章都全數保留下來。 並針對所有文章做 301 永久轉向,並改名為 wason's blog XD,一切似乎不再那麼神秘了?這裡做一個簡單的記錄。

搬移呈現文章

說是搬移文章,其實不過就是換個皮,直接把需要的東西自己排版呈現出來,因此原來的資料是 WordPress 上的資料庫結構都不做改變,雖然之前的 WordPress 版本也是很舊的就是了。 把一些沒用到的資料表與欄位刪掉之後,只留下重要的文章與留言評論,再簡單套上 Bootstrap 後就完成搬移。

建立文章管理後台

處理好文章前台之後,總是需要一個編修的介面。 之前有提到目前已改為 Markdown 的文章格式來處理文章,配合 HTML5 的拖曳上傳圖片,這次選用的是一個叫做 Dropzone.js 的套件,處理圖片上傳這塊真是事半功倍。 反正這個後台應該也只有我自己在用,就不求完美堪用就好。

處理既有評論留言

原來的 WordPress 也有保留許多評論,這些評論其實看上去不是那麼重要,但也都是回憶。 這邊不得不再提一次自架網站全部都自己來的好處,雖然評論系統現成就有許多外掛直接掛上就可用,如 Facebook 或 DISQUS,不過隨著時間過去這些服務也難保不會有收掉的一天。Facebook 就一定永遠提供這個服務嗎?Who knows... 這次處理的既有評論有些都以經是 6 年前的資料,只要自己好好保存著,一樣是一種回憶資產 XD

新增文章評論 引入 reCAPTCHA

之前處理搬移文章並沒有把評論的部份補上,這次補上評論的部份,原則上也市一樣提供匿名留言,但套用了 reCAPTCHA 來阻止 spam 文章的出現。 要套用 reCAPTCHA 也很簡單,照著文件將程式碼貼一貼就搞定,最後只要記得在收到 POST 時檢查 g-recaptcha-response 即可。

套用 Gravatar 頭像服務

在留言評論的部份,這次也加上了 Gravatar 的功能,直接透過輸入的 Email 來辨識是否有適合的頭像可以使用。 實際上這個服務真的是非常貼心的服務,一般來說大家都在自己的平台搞各種頭像、傳圖、更新圖,若在自己的頭像圖要更新時,還要四處去更新實在是太麻煩了,用 Gravatar 只要改一個頭像,就全部自己更新了。 套在版面上也只要照著官方提供的文件,指定頭像的路徑就可以搞定,也不用自己做預設圖什麼的,之後應該要考慮加到我的其他站點上去。

引入 Material icons

因為本身不是有太多時間弄美化與各種圖片,這次乾脆直接套用 Google 的 Material icons 來配合 Bootstrap 作到免處理圖片,也能有各種小 icon 的效果。 Material icons 本身提供除了下載 SVG/PNG 的方式,也提供 Using via Google Web Fonts,直接用 Web Fonts 來達到顯示 ICON 的效果,當然就選用這種方式最省事,要呈現一個 icon 只須要一個 tag 就搞定了。

<i class="material-icons">face</i>

就能達到像下面這樣效果:

]]>
<![CDATA[自己用 SHOUTcast DNAS 開網路電台]]>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88 Sat, 06 Feb 2016 00:00:00 CST

在奇幻世界10週年時,為了讓喜愛 Mabinogi 的網友們都能回味 Mabinogi BGM 因此去找了可以自己建立網路電台的 Server,建立一個屬於 Mabinogi 的專屬 BGM 電台。

下載 DNAS 2.4.7

其實很容易的,首先到 SHOUTcast 點選 Broadcast Now 下載 DNAS 2.4.7,除了有 Linux 版本之外也有 Windows / Mac OSX 等版本可使用,這邊使用的是 Linux 的版本。 官網的連結不是直接下載檔案,而是先填寫 Email 之後會將下載連結寄到填寫的信箱。

解壓縮並啟動 DNAS Server

將下載回來的 sc_serv2_linux_x64-latest.tar.gz 檔案解壓縮之後,會看到下列檔案:

cacert.pem
control
DNAS_Server_Changelog.html
docs
examples
logs
Readme_DNAS_Server.html
sc_serv
sc_serv.conf
setup
setup.sh
start.sh
tos.txt

原則上 sc_serv 是已經編譯過的執行檔,因此不須做任何編譯的動作即可執行。 examples 裡面也包含了一些設定的範例,包括是要啟動基本的 DNAS Server 或是 Relay Server 都有範例設定檔。 只要啟動基本的什麼都不用特別調整,直接執行指令 sc_serv sc_serv.conf 即可成功啟動 DNAS Server。

設定 DSP/Admin 專用的密碼

DNAS Server 啟動之後,即可透過 Winamp 的 DSP Plugin 來連結,而在基本的設定下連接 DSP 是不用密碼的。 要設定 DSP 連接的密碼,可直接修改 conf 設定:

password=castpass

如果要設定Browser 進入的後台使用的密碼,則修改:

adminpassword=browserpass

SHOUTcast Source DSP 設定

在 Server 端都設定好之後,接著就是設定訊號源的部份,SHOUTcast 有提供專門給 Winamp 用的 SHOUTcast Source DSP,在頁面最下方有提供下載(一樣是要填 Email),僅提供 Windows 的版本,這邊用的是 SHOUTcast Source DSP 2.3.5

Winamp 裝上 Plugin 之後打開就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主要的設定分成幾個部份:

  • Login: Server Address 就是 Server 的位址,以及設定 Port,Password 則是上述的 DSP 連接密碼。
  • Directory: 這邊可以設定電台的名稱、以及一些電台相關資訊。
  • Endoder: Endcoder Type 主要分為 MP3 與 AAC,以及設定音頻分辨率。

以上都設定好之後,即可按右上角的 Connect 進行連接到 DNAS Server,如果沒有意外,上方的 Status 會開始有數據出現,統計連接上的時間,以及總傳輸量。 到這裡只要 Winamp 正在播放的音樂就會透過 DSP 傳送到 DNAS Server 上,開台完成了。 補充一下 Winamp 在播放時的音量,並不會影響傳送出去的訊號音量,即使靜音模式下,也能順利送出訊號,所以可以透過 Winamp 播送著電台的音樂,但用其他音樂播放器播著自己想聽的音樂。

使用自己的播放器播放電台

一切備妥之後就可以用支援播放清單(pls)之播放器,如 Winamp, foobar2000, Windows Media Player, iTunes 或其他支援之播放器播放網路電台,網路電台的網址會以下列方式呈現。

http://mabibgm.fws.tw:8000/listen.pls
或是省略 listen.pls 也會自動取得播放清單
http://mabibgm.fws.tw:8000/
  • Winamp: (播放URL) Ctrl+L
  • foobar2000: (新增位置) Ctrl+U

SHOUTcast web admin

其實在啟動 DNAS Server 之後,直接透過瀏覽器瀏覽電台的網址 http://mabibgm.fws.tw:8000/,DNAS Server 就提供很完善的前後台功能。

除了可以看到目前正在播放的曲目之外,也能查詢之前播放的曲目歷史,甚至可以直接用瀏覽器線上收聽,不需要任何播放器。 登入管理介面 Server Login 之後,還提供了更詳細的各種數據包括頻寬使用狀況、設定黑名單等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次建立電台為紀念性質,是只在奇幻世界10週年慶期間 24 小時播送,之後就關閉電台了,所以上述的範例網址電台是收聽不到的喔!不過這確實也是很特別的體驗,開台能看到許多聽眾在收聽感覺跟平台有人使用服務一樣令人開心。

]]>
<![CDATA[重新整理部落格已經五年沒有更新了!]]>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87 Tue, 12 Jan 2016 00:00:00 CST

不知不覺部落格已經放置了五年沒有更新了!這次終於花了一些時間把原本在 blog.wsm.idv.tw 裡面的文章整合到這個個人站裡面,一邊整理一邊看以前的文章真的覺得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知道寫出來做什麼XD。現在 Facebook 那麼方便,很多小事其實應該用 Facebook 發一發就好了吧,只是很不巧我又不常用 Facebook 發文,看一看之前文章也只有兩百多篇。

總之呢,這次整合了這些文章之後,希望是能發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東西(?)了,可能也會回頭把這些年來比較重要的大事用回頭補文章的方式補回去。

值得高興的就是這次自己刻自己的 blog,省去 wordpress 很多不必要的功能,反正我也只是都用純文字的分享文章而已,就直接把編輯器也改成 markdown 的語法來撰寫。雖然 Logdown 也是用 markdown 撰寫 blog,不過改這也沒有很困難而且空間是自己的,就自己改一改了。

]]>
<![CDATA[Altis 2014 尊爵黑 交車]]>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5 Fri, 07 Mar 2014 00:00:00 CST TOYOTA Corolla 1992

前陣子因為原來從老爸那接手的 TOYOTA Corolla 已經毛病越來越多了, 從基本的冷氣不冷、轉彎異音還有其他小毛病, 例如怠速抖動,停等紅綠燈居然還會熄火... 最後居然連動力方向盤都失效了... 搞的我後來開車都要轉好大力才能讓車子轉向(速度越慢越吃力), 遇到夏天又熱又吃力,真是會滿頭汗啊 XD

這台車從 1992/04/20 年老爸購入已經跟著我們 22 年了... 老實說雖然有這些毛病但從 2009 接手過來也開了五年, 承載著我跟女王、老婆的回憶,終究是有一些感情在。 本來是想要等到有孩子之後再來換車,能撐著就撐著, 沒想到今年過年前,順路去 TOYOTA 的五權營業所看看新款 Altis 14 實車,這個營業所也是原來 Corolla 22 年前交車的營業所, 隔幾天連開門的手把都斷掉了...

  • 或許是車子知道我要把它換掉了(?)
  • 還是車子希望我趕快換一台更安全的車(?)

兩週後在南港 TOYOTA 訂車,由於 Altis 銷量一向很好,從訂車到交車等了一個月。 也因為訂車前已經做好足夠的功課,其實銷售員並沒有太多機會亂推銷其他影音配備等東西。 不過銷售員給的折扣與服務都讓我很滿意。 常常聽到親友找認識的人買車,最後總是會事後碎唸或後悔,比起做人情真的不如自己做好功課去訂車,認識的最貴!

這次選的配備做個記錄,一些送的東西就不列出了:

  • Altis 2014 尊爵版(檀木黑) 空車
  • 3M M-70 全車含天窗
  • LED 後視鏡片方向燈
  • L 型日行燈
  • 後保燈組(燈條式)
  • LED 內門檻踏板
  • 鍍鉻排氣尾管(雙層)

保險的部份:

  • 丙式車損險 + 10%自負額竊盜險 + 竊盜免折舊
  • 每人體傷或死亡 500
  • 每一意外事故總額 2500
  • 財損 20

最後選號,刻意選了跟原來舊車相同的尾碼 8163,希望繼承了原來 Corolla 的情感與 22 年來的行車平安。

TOYOTA Corolla Altis 2014

]]>
<![CDATA[寶貝誕生 開始了養成 ONLINE]]>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93 Fri, 07 Feb 2014 00:00:00 CST

就在今天,我們的寶寶誕生了! 在去年的 6 月發現老婆懷孕之後,內心是又期待又興奮。

在今天凌晨發現老婆宮縮的感覺又出現了,而且越來越明顯。 半夜到醫院檢查之後,沒想到後來就說那就今天剖腹生一生吧!

沒想到兒子這麼急著出來啊!這麼突然的,我就升格當爸爸了! 從今天起,我們一家人不再是只有兩個人、三條貓, 未來,我們就是三人三貓的一起生活了!

當然在寶貝誕生之後沒有空來寫 Blog ... 這篇文章是在兒子快兩歲時才回頭補上的 XD

]]>
<![CDATA[在 LiBook 印了優妮小冊子]]> https://wsmwason.com/blog/post/577 Tue, 16 Nov 2010 18:19:39 CST

在朋友的推薦下得知了有一個 LiBook 這種網站,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可以自己上傳照片,然後把選擇的照片排序後,選擇想要輸出的樣式,付款後就會拿到成品這樣的服務。整個過程都不需要出門(要有WebATM)就可以拿到客製化的商品,說起來也是還蠻不錯的服務。

這次我選擇的是「迷你書 MiniBook」

紙張尺寸: 90 x 60 mm ‧ 影像尺寸: 77mm x 54mm
建議最低畫素為30萬畫素(360x270)以上的影像
選100張相片(一組兩本)‧快樂回憶滿滿收藏
選50張相片(兩本一樣)‧一本收藏一本與好友分享
新台幣200元

選的照片則是優優+妮妮+托托的照片,最方便的地方是,它選擇照片上傳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管道,除了最普通的從電腦上傳之外,也可以直接透過 Facebook, Picasa 裡面挑選照片,這次使用的是 Picasa 上選擇了50張照片。雖然過程花了一些時間(剛好遇到六日、例假日之類),不過其實後來有一點點後悔直接從 Picasa 選照片,因為傳到 Picasa 之後畫質已經沒有這麼好,所以印出來的解析度就沒有這麼高。即使如此因為有 coupon 印起來其實真的很划算,下次有機會再來印印其他的商品吧!

http://www.libook.com.tw/]]>